沸点资本姚亚平:在百年挑战下看趋势和机会

发布时间:2022-07-22

文/姚亚平;来源/36氪

疫情的不确定性,让所有人的内心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三年的抗疫过程中,绝大多数公司的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不乏有无法熬过“劫难”的创业公司。而新浪潮下,投资的趋势是什么?创业的机会又将出现在哪里?在36氪丨创投氪堂举办的2022《创业融资方法论》公开大课上,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姚亚平将视角拉长到历史百年和全球产业的维度,为到场的创业者们分析了当前市场中的“危”与“机”。以下是万字干货内容:

 

 

2022年:百年级别的挑战

 

一组来自摩根大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们正在面临1927年以来最糟糕的开局。

今年上半年,美国政府的债券跌幅达到了30%左右,这样的跌幅在过去的100年里都是排名非常靠前的。不过,人类社会尤其是各个国家的经济主体们在处理经济危机的时候,已经非常有经验了。

在判断任何一个经济机会的时候,事实上只需要关注一个点,就是供给和需求,这个问题始终贯穿在我们的经济发展中。1929年危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供需问题,是经济危机。

从马克思之后,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极其擅长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来论证问题。皮凯蒂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标准普尔指数每年的涨幅是多少?平均6~7%。美国的GDP增幅是多少?每年2%左右。作为资本市场收益率指数的标准普尔,每年6~7%的涨幅比GDP高出的4个点是哪里来的,这代表了什么?代表了用资本去挣钱的收益率高于整个社会的收益率。那么,这个问题会引起什么?会引起财富和资本向越来越拥有资本的少数人手里加速集中,也就是意味着你用钱挣钱比这个世界上其他的挣钱方式速度快。

抛出个问题:1910年巴黎的财富集中程度和2010年巴黎的财富集中程度,哪个更高?

很多人都会觉得是2010年。但其实是1910年。为什么?因为1910年以前,巴黎作为欧洲的经济文化中心,已经黄金繁荣了三五十年,导致它的财富已经高度集中,集中到一定程度,社会就会爆发,财产会被再分配。从1945年到1980年,在战后黄金发展了三十年后,整个欧洲开始进入到了另外一个阶段。同样,中国历史上社会的每一次变革也是如此。在所有历代王朝大一统的时代,大约每隔二百六十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土地财产再分配。

每个行业的兴起、繁荣、被革命,都会经过如此循环,互联网新经济亦不能例外,那么下一个兴起的是什么?

 

人类进入货币水世界

 

欧洲上一轮的加息引爆了欧债危机,随后不得不进入新一轮量化宽松,疫情以后也是如此;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也进行了比较长的量化宽松阶段,随后收紧,引发了全球资产价格的暴跌。

全世界的“囚徒困境”:放水不能解决问题,但现在它只能放水,会造成新的问题但总比不放水好。

 

通胀是个长期无解的问题

 

通胀已经成为一个长期问题,美联储的收缩不能解决当前的通胀问题。人口老龄化不可遏制、需求在减弱、没有新的技术创新、生产端收缩;全球步入碳中和,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原油的供需矛盾短期内无法解决;疫情、全球化的逆转产生的供应链中断;广义货币供应增长过度偏离名义GDP,水放太多了,闸门开太大了。

中美货币经济周期背离:美国要应对通胀问题,强力收水;中国只要解决经济下滑问题、经济下行压力过大问题,适当放水。中国过去二三十年“高增长、低通胀”大缓和时期,恰恰是一个非常态,因为是伴随着全球化拓展出现的。而对俄罗斯的经济金融制裁则会影响石油市场,会恶化全球通胀问题。

 

美国是不是会进入到沃尔克时代?

 

上世纪80年代,保罗·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为了抗击通胀把利率提高到两位数,结果是通胀下滑了,但经济也衰退了;鲍威尔作为美联储主席,他会走保罗·沃尔克路线,还是格林斯潘路线,现在没有定论,看起来已经很沃尔克了;美联储的加息一旦导致经济衰退、失业率的再度上升,只能再度缓和政策;如果能控制通胀,同时经济表现不错,它可能会继续坚持;也有可能通胀也没控制住,经济又衰退了,这是最坏的情景。

 

 

极富挑战的2022年

 

2022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标志性也是极富挑战的一年。最近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开始接近于发展中国家,接近中国的经济增速。至少在2022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将和中国共同引领世界增长,这是在过去十多年没有见到过的。这也取决于中国能不能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能不能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能不能真正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格局,能不能够释放底层的活力。

 

 

纵观文明的冲突与历史格局演变

 

为什么会出现金融去全球化和贸易去全球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全世界的文明冲突。

《文化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作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整个西方文明最发达的其实是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过去几百年里,全世界都是被西方文明来推动的。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文明又是一直在被东亚文明追随的,西方文明和东亚文明可以看作是世界发展的两大经济引擎。

两大文明的代表性国家中国和美国是很像的,两个国家都相信知识可以变成财富,国民的识字率都很高,都会追求知识。

新教主张摆脱教会和罗马教皇来跟上帝交流,要读《圣经》,读《圣经》便要识字,所以新教国家的识字率是最高的。我们中国则是从开创科举以来,一直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在过去的两百年里,新教文明的发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它有这个世界上批量生产大学生的制度和方法。同样,东亚国家在过去100年能发展到现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也有批量生产大学生的制度,我们一年有1000万个从大学里毕业的学生,他们想努力过上好生活,这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原动力。

世界发展的元素主要分为四个:人口、资源、技术和资本。第一个问题是人口,资源分为矿、土地和粮食,技术来自于教育,资本则最不稀缺。

 

 

中美各行业经济情况对比

 

我们可以从历史趋势、人口趋势、城市化、中美制造业独角兽企业等几个方面做个简单对比:

历史趋势:从历史上看,我们可以把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时代:

1.0时代是环地中海经济圈,标签是以商代国,能进入环内自由贸易的地中海城市才能富裕。在十四世纪之前2000年里,罗马帝国靠继承与发扬埃及和希腊的文明,将地中海变成了内湖,开启了环地中海经济圈:用埃及和希腊的技术、北非的劳工奴隶和雇佣兵、耕种高卢的土地、卖给吃不饱饭的迦太基人。罗马帝国虽然倒掉了,但留下了星罗环地中海的经济城邦(例如威尼斯等),无法统一的弱势穷国家自然由自由的市场经济和富足的商人来完成粮食、劳务、盐铁等经济循环。国王在遥远的黑森林城堡里当贫穷的贵族,自由民在沿海的城邦当富有的商人。环地中海经济圈是国际经济环1.0,本质上来说丝绸之路是环地中海经济圈的一个支链,也是双方第一次自由贸易互溶。

2.0时代是环大西洋经济圈,标签是寻求供给,能进入环大西洋自由贸易买卖方的国家才能发达,荷兰、英国为代表。大航海时代突破了地中海内湖的区域限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从西非征收比北非更廉价更强壮的劳动力,到比高卢更肥沃广大的加勒比海美洲大陆,把橡胶可可运回西欧市场销售,形成了环大西洋经济圈。明朝能够通过丝绸和瓷器赚钱大半个地球的白银,也是因为融入大航海时代作为交易终端。

3.0时代是环美国经济圈,标签是输出产能、寻求市场,进入美国的自由经济群的国家才能赚大笔贸易顺差,成为发达国家。二战后美国没有继续占领日本和西德,这是人类战争史第一次有战胜国不需要占领的土地。他们吸取了东印度公司的经验,只需要跟占领区做生意的权力。左手麦克阿瑟在日本做“太上皇”,右手马歇尔计划援建战后欧洲,美国开启真正的工业时代第二产业大市场崛起。1950年以前的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最大的钢铁出口国、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家,全球移民的知识经济推动的工业供给无限产能,只需要别的国家敞开市场、借来美元买他们的产品。

所以美国没有占领国土,但是通过联合国、世界银行、WTO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各种微信群,群主美国通过全球军事基地和美元储备货币来保证群里小伙伴买他们的东西,当然不是强买强卖,而是自由市场经济,毕竟当时没有别人美国的生产力更好。

环地中海经济圈时代,能进入环内自由贸易的地中海城市才能富裕;环大西洋经济时代,能进入环大西洋自由贸易买卖方的国家才能发达;而环美国经济圈时代,进入美国的自由经济群的国家才能赚大笔贸易顺差、成为发达国家。

所以中国进入WTO以后进入发展快车道;而中国可能是个“BUG”,因为中国开始继日本和德国之后有跟美国生产力相媲美的能力,受益于满洲国和朝鲜战争的苏联全面援建,以及之后的自给自足内循环,如果按照联合国对全球工业产业分类来衡量的话(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我们国家确实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们还有每年接近近900万的理工科毕业生;更关键的,中国有一个日本和德国都不具备的,那就是可以媲美美国甚至很快会超过美国的庞大市场。

那么,中国的机会又在哪里呢?

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现在的6.5倍,中国人口是美国的5倍,所以一个公司只做美国市场能做到1万亿,只做中国市场能做到8000亿,而排第三的日本市场只有3000多亿,德国市场只有日本的70%,而如果中国再能够这样继续增长几年,如果中国人均收入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下限,那么中国市场将达到美国两倍。市场消费能力来自于全球经济圈提供供给的贸易顺差财富,而供给能力来自于产业的迭代,而产业的升级来自科技的进步,而科技正在摸着美国过河。

人口趋势:美国不同区域的资源和人口是极度不平衡的,但人均GDP反而高度趋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人口完全可以自由流动,密西西比最开始的人口并不少,但通过人口流动降低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均占有资源量,从而提高了人均GDP和人均富裕程度。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国家,虽然有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以及著名的工农业剪刀差,但事实上目前的户籍制度已经松动了,人口部分上实现了自由流动,未来会不会接着流动?必然会,直到人均GDP趋同。

城市化:城市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中心城市进一步膨胀,另一个是金字塔结构的高收入的生活水平。在城市评估时,我们经常会用到“经济-人口比值”,计算方法是“该城市GDP占全国的百分比/该城市人口占全国百分比”。虽然目前大城市都在赶人、通过减少人口来降低城市管理难度、治理城市病,但这显然是违背物理学原理——熵增定律——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

经济学的熵增定律则是从低收入场景、行业和城市流向高收入区域,这是不可逆的。大城市都喜欢高端人才,但高端人才要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也就需要城市配套资源。据统计,平均1个高收入科学家工程师需要3个高级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警察等)来配套开展工作,另外会在生活上需要厨师、服务员、出租车司机、保洁等3个配套的生活服务人员。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扩张,虹吸农村和小城市里追求高收入的人口,当然也意味着更差的生活条件,因为服务业人员收入高了,服务成本就高,低价房价也就会更贵。

 

中美制造业独角兽企业: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娱乐、生活服务这些领域,在硬件、软件、科技、制造这些领域依然稀缺,未来制造业的突破在互联网+制造,前提是需要在硬件(5G、物联网、智能制造)方面突破瓶颈。

基于此,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也都将面临不同的挑战。

 

 

科技是中国产业升级的趋势

 

帮助科技公司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延伸技术应用场景,帮助传统企业通过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软件数据智能来提升效率,都是沸点资本主要的投资方向。

 

对互联网企业而言

 

如何将互联网公司的数字化能力与传统垂直行业的行业know how相结合,赋能垂直行业,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互联网企业如何建立2B业务组织或进行相应的组织转型?如何针对垂直行业选取合适的生态伙伴,是否能够建立颠覆性的行业生态?如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做大做强平台,并与产业进一步结合?这些都是互联网企业需要回答的问题。

人工智能正全方位商业化,在各个行业引发深刻变革:目前AI技术已在金融、医疗、安防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落地,且应用场景也愈来愈丰富。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在加速企业数字化、改善产业链结构、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AI全面进入机器学习时代,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是关键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每一次人工智能的发展都伴随着研究方法的突破,深度学习是近年机器学习技术突破的重要代表之一。随着人工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未来人工智能将迎来更多种技术的结合应用。

 

 

人工智能重塑各行业

 

 

中国首家齿科全链条数字化赋能者和整合者,提供颠覆性的AI智能制造云工厂+齿科医美品牌。供需失衡决定了正畸市场空间快速增长,微云人工智能,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通过自建无人化智能工厂、自建供应链,重塑数字化牙科上下游生态链。如今,其拥有1000多个SKU,覆盖种植、正畸、医美和修复多个口腔医疗领域,单品生产时间缩短90%,良品率高达98%,产品覆盖近20000家诊所网络。

在鉴定领域,非标商品鉴定需求暴涨,传统方法与需求体量难以匹配,人工智能的作用逐渐突出。全品类的AI鉴定与交易平台图灵深视,收集了超过100T容量的奢侈品品牌的庞大数据,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构建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快速实现自动鉴别商品是否符合正品工艺的鉴定过程,技术产品覆盖AI鉴定、AI识别、AI估价、数字指纹溯源全流程等。

人工智能赋能零售行业,以服务型机器人为例,云迹科技是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已在酒店、楼宇等领域快速布局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其推出的酒店住中服务数字化解决方案(HDOS)通过一整套系统,让住中服务不同环节交互起来,形成数据流,再通过数据驱动酒店服务流程更好地运转,为酒店运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数字依据,助力酒店迅速跨上数字化与智能化新征程。

人工智能重塑医疗健康领域,主要表现为手术机器人的应用,罗森博特以原创医疗机器人技术赋能医疗机构,是具有智能化骨折复位功能的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术中实时3D导航、辅助骨折复位操作、自动手术规划等先进技术,完成从骨折闭合复位到微创固定全手术全流程的智能化手术操作。期间通过多次的模型测试、标本实验及科研临床试验,目前闭合复位优良率高达95%,远远高于传统手术。

 

对传统企业而言

 

则需要重点思考以下问题:如何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同时如何从长期和多维度视角考量与互联网企业可能存在的竞争关系?如何对现有合作伙伴和行业生态进行布局和调整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行业生态颠覆?如何高效推进现有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在转型过程中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手段改变企业内部的运营方式和组织方式,变得更加敏捷?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潜力被低估,优质数据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制造业专业性强,解决方案的复杂性和定制化要求高,所以人工智能目前主要应用在产品质检分拣和预测性维护等易于复制和推广的领域。然而,生产设备产生的大量可靠、稳定、持续更新的数据尚未被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为人工智能公司提供优质的机器学习样本,解决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我国制造业经历多年代加工、组装阶段,利润空间压缩,并且伴随我国劳动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加工贸易市场已开始向东南亚转移,倒逼国内制造业转型,设备及核心零件部件国产化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已开始演绎。

中国制造主导产业的变迁:制造业中心从上游转向中下游,从工业类制造转向消费类制造。

 

依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优势,专注于先进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的研发和应用的库柏特科技,赋予机器人视觉和触觉双重感知能力,通过深耕人工智能、3D视觉、力控等核心技术,创新推出了植入机器人学习算法模型的手-眼-脑协同智能操作系统CobotSys——为工业机器人装上智慧的“大脑”,彻底改变机器人难以使用的问题。公司坚持智能操作系统+落地应用的双核驱动战略,打造下一代机器平台,不断完善行业大数据和应用产品,加快细分场景落地。

而在智能制造产线优化上,聚焦服务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OEM厂商、为工厂提供新一代产线的先进制造技术的Industrial Next,从工厂内的机器人工作站入手,从基本制造单元的智能化开始,由下至上改变整个工厂的架构,提升工厂的柔性化生产能力,帮助企业实现产线整体上的优化。公司自研算法可使机器人根据环境变化和加工状态实时调整自身动作轨迹,并可以实时研判零部件的质量状态。帮助企业逐步实现生产智能化、工厂自主化,最终实现软件定义制造。

以汽车行业和互联网智能化的融合为例。

以无人驾驶技术为主导的汽车行业将迎来产业链的革新:传统车企的生产、渠道和销售模式将被新兴的商业模式所替代。新兴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技术公司和传统车企的行业边界将被打破。随着共享汽车概念的兴起。无人驾驶技术下的共享出行将替代传统的私家车的概念。随着无人驾驶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将衍生出更加安全和快捷的无人货运和物流等新兴的行业。

 

 

中国经济结构演变出来的机会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来自工业的观察

从2010年-2021年的情况来看,尽管人民币汇率有过一定摆动,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总体上维持了相对强劲的升值,实际有效汇率总体上处在相对明确的升值通道之中。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货物出口的份额和中国的工业出口交货值占全球货物出口的份额,虽然这些指标在过去十年里有所波动,但是总体都显示出,2021年中国出口占全球的市场份额要远高于2010年时的水平。

2010年-2020这十年间,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出口行业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提升:制造业和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支持人民币汇率保持长期升值趋势;尽管人民币出现升值,但中国仍然维持了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大。

中国在很多细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相对有所下降,但在另外一些领域的出口竞争力则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中国过去十年出口结构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绝大部分集中在一个行业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依据出口竞争力对工业进行分类后,会显示出这样的特点:中国出口竞争力提升比较快的子行业在工业增加值、资本开支等层面都有更好的表现。中国工业制造业正在经历转型和升级,其中竞争力提升和转型升级最集中的领域,发生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最突出特点,是它发生在弯道超车的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来自于这一领域出现的重要技术变革。

2010年-2020年期间,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技术变革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应在硬件端表现为智能手机的出现和大规模推广,而在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之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中国以智能手机制造和相关配件的提供为基础的竞争力骤然提升。

大概率在2021年的某个时候,以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为契机,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业或者说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再次实现了弯道超车,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正在实现,而是很可能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通过工业数据对经济转型的观察可以得知,中国在光伏等更多领域很可能也正在取得一定优势。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来自上市公司的观察

按国民经济核算的标准划分出大类行业,以上市公司为基础,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方向主要是高端制造业和生活型服务业。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主要集中在出现弯道超车的行业和领域,比如光学光电子、计算机设备,半导体和其他电子等,它们都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有关,又比如能源金属、乘用车电池等,这些则与新能源汽车崛起有关。

服务领域转型的特点表现为两大因素的共同推动:由收入水平提升所带来的需求自然升级,以及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供应机会的出现。比如娱乐行业、游戏行业、影视院线、装修、个体护理、数字媒体等。

在中国经济转型领域还有一个突出特点:从上市公司的数据观察,中国的经济转型主要是由民营企业来引领的。

民营企业在高增长行业的市值占比大概在50%-60%,在中速增长的领域占比在60%-70%,而在相对衰落的行业,民营企业占比只有20%多。

合理推断,沿着这些方向,维持对民营企业相对有利和宽松的营商环境,中国经济转型才能够相对比较顺利地继续展开。

 

顺势而为做英雄

我们看到了太多的风云变幻,潮起潮涌,最深的感受就是对“势”的理解。一是敬畏,时势造英雄。个人英雄再怎么厉害,也要尊重商业规律,把握大势,三五年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二是要敢于取势,甚至是勇于造势。不能利用势能,你是不可能成为时代的引领者的,懂“势”和用“势”是阴阳一体的。

1997-2007年,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只有埃克森美孚和微软两家公司还留在榜首上,这是非常大的时代变革。更大的变化是2007-2017年,除了微软和埃克森,其他的8家公司都是第一次上榜的新公司,特别是6家互联网公司,基本市值都在5000亿美金以上,苹果跟谷歌跑得更快一点。这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2007年和2017年两个表格的对比,右边榜上的七家互联网巨头到底做对了什么?在“在线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重要方向上,至少做对了两个事情,甚至在三个方向上都有重大突破。

总的来讲,明星多得很,但寿星却极少;流星多得很,但恒星却基本没有。每个传统行业都曾经是新兴行业被追捧,同理每个新兴行业都有老去的一天。

创业与投资在宏观上是一件事,投资人的风险是投钱,创业者的风险是投人。公司成功了,投资人占一小部分利益。创业者X年创业一个,投资人十年成X个,所有的创业者都是风险投资自己。

对于创业者而言,不仅要有微观层面对企业的管理,中观层面对行业痛点的认识,还要有宏观层面对经济规律的把握。

010-80699060 bp@axpfund.com 北京市东城区东方广场西二办公楼1119单元 京ICP备16063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