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点资本姚亚平:被投项目三分之二IPO背后,如何稳准狠抓住投资机会

发布时间:2018-01-11

姚亚平是投资圈的“异类”。

爱好搏击、泰拳,11岁单手劈断砖头,少年时常在街头教训欺负同学的小混混,身上至今还有刀疤。他笑称自己是被投资耽误的人,如若不然,在打架上从不吃亏的他现在早已是别人口中的“大哥”。

他对这样的经历并不避讳,“你看二战之后有多少军队出身的人成为世界500强的CEO?”求学期间,一位来自美国的老师曾经告诉过他,当一群没有上过学、没有接触过任何管理学知识的小孩愿意追随另一个小孩时,这就是天生领导力。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这种领导力都是必需品。

他的投资风格也打上了这种经历的烙印:出手不多,但一旦看好,出手便是稳准狠。在他的工作生涯中,不乏京东、链家、去哪儿、安居客等足以为一个行业带来变革的项目;2010年至今只投资了不到9家公司,但6家都已经或即将IPO。

与其投资风格不同的是,姚亚平其人,又有一股儒雅之风:个头不高、微胖,黑框眼镜后面目光柔和。“如果读书也算是爱好的话,那我的爱好可能就是读书吧。”他说。

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姚亚平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他不但“求解”,还比一般人想得更多,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就在一本本书里梳理出了逻辑,“在中国做投资太简单了。生活方式上,现在的韩国台湾是什么样,未来的中国就是什么样;在消费上,美国是什么样,未来的中国就是什么样,现在在科技上又更是了。”

他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自私的基因》,这让他开始用生物遗传学的角度看当下火热的AI和人工智能。人只是基因的载体,谁知道未来可不可以用机器人完成基因的承载?

2016年涂鸿川(原高原资本中国创办人和董事总经理,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邀请他将高原资本这个美国的基金转变成中国本土基金,他跟涂先后聊了13次才最终决定。新基金取名“沸点”,希望能在创业者中间引起沸腾。

在赛道上,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消费升级、移动电子商务成为他重点关注的领域。

 

Q:新基金希望传递给创业者什么印象?

姚亚平:创业这个事情就是摸黑走夜路,我们希望跟创业者携手一起走。这个过程中有些东西我们经历过,有些东西创业者比我们更果敢,所以我们希望是一个合伙创业的状态。早期我们会帮助创业者弥补他欠缺的东西,但是后期他的成长一定会比我们好。

我们希望摆正自己小股东的角色和地位——我们只是帮创业者把这事儿做成,事情成了之后,他们吃肉我们喝汤。

我们希望创业者比我们强,如果不强我干嘛要投他?第二是能非常敏锐地把握市场的机会和产业的痛点;能够非常有远见地看到一丝光亮和未来,并且很坚定、很执着地沿着这条路去走。

Q:沸点每年投的案子很少,会不会担心错过好项目?怎么挖掘好项目?

姚亚平:投资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博弈思维,比如一个桌子上有8个椅子8个人,每一个人都把钱放桌子上,你想在这个桌子上赚钱的唯一方法就是你跟其他人的观点不一样,且是对的。如果你跟其他7个人的观点一样的话,要么大家一起错,要么一起对,反正谁都挣不到钱。如果你跟其他7个人的观点不一样,且是错的,那其他7个人就会分你的钱。

投资也是这样的,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要能非常敏锐地把握市场的核心。

 

我2006年6月13号见刘强东,当时他就要规划建立自有物流、自有仓储、自有B2C,2006年的时候大家连电商是什么都不知道,网上只能卖点光盘、卖点书,卖手机电脑压根就不敢想,但是那个时候刘强东就觉得未来一切都可以在网上卖。当时没人看好他,今天这个公司六七百亿美金了,这才几年的时间。

 

 

所以你要相信正确的决定永远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机会永远都是别人看不到的,所有的机会出来的时候,都会经过“看不懂、看不起、追不上”的过程,我们就希望在我们懂的这几个领域里面,能够在别人看不上、看不起和看不懂的时候拿下先机。但是比市场早几年就得多忍受几年的痛苦,如果这个事没有形成非常坚定的逻辑体系和非常完整的方法论的话,你是没有办法走过这段经历的。

Q:关键是你怎么保证你的决定就是对的?

姚亚平:我并不能保证所有的投资决定都是对的,但是我不在乎错过了哪些。市面上有100个涨停的股票,如果你希望抓住所有这100个涨停的股票,那就意味着在面对一个投资机会的时候,你都要判断它是不是在这100个里面。你能抓住这所有的100个公司吗?不能的。

所以我只投那些我特别懂的领域,我能看到这个领域的趋势和前景。

另外,在面对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会把它做的事情精简成非常核心的问题。比如2006年我去看链家的时候,就发现链家把握了市场的关键。

链家是市场上最贵的中介。买房子谁付中介费?买房的人付中介费就是卖方市场,卖方市场就意味着只要房子在我这里,压根不需要找用户。

当时北京市场上卖6个新房才卖一个二手房,美国那个时候一个新房6个二手房,因为没有更多的地方盖房子了。当时美国的情况就是中国的未来。但是当时没人想到这点,结果去年还是前年,北京市场新房和二手房的比例是1:3.5,将来肯定能到1:6,因为二环内已经没有地方盖房子了。

最后,如果我投100个公司,我是参与不过来的。如果只投10个,这个公司遇到任何问题,我都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前者意味着你只是单纯地把鸡蛋分在100个篮子里面,被动承担鸡蛋被打坏的风险,后者则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任何风险我能和公司一起去面对。

所以我跟创业者的利益是一致的,我只有帮创业者变成首富,我才能盈利。投资人只是个小股东,小股东要做好小股东的本职工作。

Q:投资的时候是更注重人的因素还是事儿的因素?

姚亚平:投资是科学加艺术的事情。但是多大程度上是科学,多大程度是艺术呢,这个没有办法量化。

早期,人对一件事情的主观能动性很大,一开始给你的商业BP是A,后来做着做着好像与A相关的B可以加进去,做着做着发现C更合适了,周鸿祎当年就是这样。从奇虎360做到杀毒软件再到安全卫士和浏览器搜索,你会发现一个牛逼的创业者,他是能够慢慢进化的。

所以我们很看重创业者的进化能力,而不是看目前你做的这件事。

到了后期的时候,事情变得就相对标准化了。你会发现创业公司的早期大家都叫核心创业团队,没有职业经理人,到了后期就会发现这个公司会加入大量的职业经理人,意思是这事儿换谁干都一样。所以对于偏后期的团队来说,人的影响力就小一些,事情变得很重要了。

Q:高思教育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姚亚平:物质生活丰富了以后,就会催熟教育市场,全世界都是一样的经历。150年前的英国,贵族小孩就开始练马术、练马球、练网球、高尔夫,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课外培训,美国也一样。对中国来说,这种情况刚刚开始。

中国的教育资源是被严重诟病的,所以我们需要为这个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这里面涉及一个问题,教育资源到底是培优还是补差?

你要知道公立教育是普适性的,是为了所有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私立教育公司最重要的是社会筛选机制,我的培优教育是为了让你插队。你本来在你们班考32名的水平,培训了之后我就让你考12名,这就是一个插队。在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插队的需求是存在的,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

高思敏锐地把握到了这个市场趋势,非常执着地把产品做得更好。教育的本质是提供让你觉得更好的东西,体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提分,如果能提高的话还是会接着用的。所以它的衡量标准就是重复购买率,就是口碑获客。

高思教育具备这样的因素,所以这个公司从我们投进去的那一刻,对它就非常有信心,因为核心做得好。

Q:在投资的过程中,会以美国的经济发展史来对标中国,做出一些相应的判断吗?

姚亚平:从消费市场角度来讲,美国跟中国市场的体量比较像,美国的人口是中国的四分之一,中国的人均GDP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所以这两个消费市场是一样的。另外,这两个国家有相对比较齐全的工业历史,有相对比较广博的市场,而且又有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所以生在中国还是很幸运的。

在中国做投资还有一个好处。日本在五六十年代承接了美国的产业链,韩国、台湾、香港等亚洲四小龙承接了日本的产业链,中国现在其实是承接了五湖四海的产业链。

所以你会发现在中国做投资真是太简单了,生活方式上,现在的韩国台湾是什么样,未来的中国就是什么样;在消费上,美国是什么样,未来的中国就是什么样,现在在科技上又更是了。

Q:您之前也投资过7K7K这样的小游戏平台社区,对当前的游戏产业您怎么看?

姚亚平:过去几年,游戏行业进入了一个非常悲催的时期,因为头部聚集效应非常明显,所有的用户都被一个游戏吸引去了,导致用户的时间无法分配给别的游戏。整个行业进入到“大树之下寸草不生”的情况,很多小游戏公司过得不好,所以整个行业是一个相对垄断的状态。

但是对这个产业我是乐观的,整个世界是波动前进的,像腾讯、网易只要一款游戏做得不好,整个头部效应就会停下。中国有6亿网民,每人每天有4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大家需要其它游戏把这个时间消耗掉,而且网友永远都需要消耗时间的,也需要有游戏出来。

Q:对刚入行的年轻投资人有没有什么建议?

姚亚平:赶紧转行。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投资人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常容易的职业,我做过互联网做过投行,在企业里做过并购,做过融资,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在VC里面做,能迅速做起来的机会其实并不大。如果你投一个互联网企业或者AI行业,你具有互联网行业或者AI行业的经验,或许做得会更好一些。

--End--

010-80699060 bp@axpfund.com 北京市东城区东方广场西二办公楼1119单元 京ICP备16063346号-1